中国的80后,是伴随改革开放出生的第一代人。1980年以后,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30年,这一代人,也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有人形容这代人是“垮掉的一代”。现实真的如此吗?
上学难、就业难、屌丝、蜗居、房奴、月光、裸婚、北漂……这些刺眼的词汇,伴随80后成长、恋爱、工作、结婚、生子……但重压之下,中国80后用瘦弱的肩膀,令人惊奇地扛下了社会的责任。
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将代表中国走向怎样的未来?大河网联合河南商报推出系列报道《致80后》,为中国80后背书。
-
乡村80后女孩:找个好人就嫁了吧
她可能是中国80后中最普通的一个人物,她走的路,也正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会选择的。没有背景可以依靠,每一步都需要奋斗,坚持自己选择的,吃苦耐劳,普遍晚婚。也许某一天会羡慕老家抱着孩子,过着安逸日子的同龄人,但是转转身,依旧在陌生的城市打拼。[详细]
-
城里80后女孩:多想再有几个好妹妹
作为城里独生子女,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让人羡慕的。在上世纪80年代,当物质普遍并不丰裕的时候,他们可以衣食无忧,接受最好教育。可是,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烦恼,小时候的孤独感,父母过深的依恋,沉重的养老压力。[详细]
-
走出山村,走不出宿命
有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尚保留着不少传统思想的余序。在农耕文明发达的河南,这种余序尤为明显。这30多年,中国社会早已翻天覆地。生活在传统思想氛围浓厚的地方,女孩尤其容易受影响。也许你很难理解,这是和我们一个时代的人吗?[详细]
-
80后毕业生的呐喊:我要做中产
比70后更自我,比90后更现实。80后的就业之路,很有几分悲壮。毕业有年,往往落差明显。落差,是与同学、朋友相聚时绕不开的话题。有人端上铁饭碗却自称“官场屌丝”,有人数次跳槽已成了企业中坚……无论选择怎样,依旧向上生长。推杯换盏中,听多了前辈们的成功学,还是会猛一激灵,踌躇满志。[详细]
-
考公务员成80后毕业生的必选
如果非要找出一份工作,最让80后不用考虑适合度,那就是公务员了。一个发誓要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败走各类考场近10次,至今没有如愿。而在听了一个“官场屌丝”的自述后,他也判断不出“当公家人”适合与否、好与不好了。[详细]
-
揭秘80后小伙的成功秘诀
当初上的不是什么重点大学,毕业时家里也没有什么现成的资源供其利用,但从毕业前夕开始,赵轩凭着自己的能力,屡次得到企业老总的垂青,27岁时月薪过万。坚持自己的职业方向不动摇,从业务专员到主管再到大公司部门经理,赵轩称得上是80后就业之路的“先进模本”。 [详细]
-
80后徐彬的职场信条
十年来,他每天骑电动车或挤公交上班,他的热情和热心就像跟随他十年的电动车,经久不衰地散发着正能量,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尽管至今无房无车,身为一个骨灰级屌丝,他说可以没有女朋友,但不可以没尊严;可以没车没房,但不可以仇视和冷漠。[详细]
-
80后副总从月薪800元到年薪几十万
“金领”袁健最后一次跳槽是2012年年初。那一年跳槽后,他从北京万达总部“空降”郑州,成为中原万达营运副总。时年30岁的他,是郑州商业圈少有的80后副总。站在31岁的梢头,回望。“金领”也不是一开始就金光闪闪的,在他11年的工作生涯里,有5年是作为基层员工,围着柜台转圈圈,月薪八九百元。[详细]
-
80后眼中父爱:掷地有声到默默无言
如果你是80后,你也许还经历过写信的年月。盼望、焦急、等候、欣喜……然而,当手机和网络出现,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交流方式日益便捷,人却越发自闭,几小时的车程也懒得回家一趟。与父母的相聚也渐渐变少,不擅长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的他们,似乎显得越发落伍,无话可说。 [详细]
-
80后间人情味:同住一城见面成奢侈
有人开玩笑说,离了淘宝、京东就不知道咋活了;我们也是,有了微信、微博,仿佛就不需要再和朋友联络,反正一切信息尽在掌握中,我们常常忘了,打个电话见个面,温馨的感觉远胜于网络。吴静茹的抽屉里有一大摞信,都是她高中、大学时留下的,几次搬家,她都舍不得扔。[详细]
-
80后单身宅女,最怕过周末
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传说中的“宅男宅女”很类似。越长大,越不喜欢热闹,越不喜欢和陌生人来往,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也许本来就有自己性格的原因,也许是网络促成了这种封闭。他们并不是“病态”的“宅”,这是80后所存在的普遍现象,只看他们,也许就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详细]
-
80后女孩不堪房贷压力走上绑架路
青春与80后,渐渐分离,愈行愈远。可80后与房子,却愈加亲近。他们想轻松生活,可生活不想让他们轻松。他们是有着时代痕迹的一代人,从出生到成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格局。如今,安身立命的房子却成了他们最大的奢侈品。有人将房子和令人遐想的恋爱相提并论。[详细]
-
超八成80后买房靠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恨中国高房价。王璐有些不走运。当她去年毕业来到郑州工作时,郑州的房价已大多在7000元/平方米以上,远超她的购买能力。她又是幸运的。在她到郑州敲定工作后,她的父母出资,全款购置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这让她未来生活无忧。[详细]
-
逃离北上广 此非我天堂
“北京城市很大,却找不到我心灵的家。”这是几个月前回到郑州工作的王辉的话。有的80后更决绝,网友iko和老公搬离北京,安顿在大理,过起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农家”生活。这是一个个无处安放的青春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户籍制度、房价畸形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详细]
-
关注80后蚁族: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
他们自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百万规模的庞大群落:蚁族。像蚂蚁一样蜗居,像蚂蚁一样拼搏,像蚂蚁一样为了每天初升的太阳,而抖动翅角。这个群体,年龄在22岁至29岁之间,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从事着餐饮服务、广告营销、保险推销、器材销售等临时性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详细]
-
两年5份工作 都与专业无关
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楚欣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员。和大多数销售员一样,不久她就辞职了。之后,她做行政文员,再做销售员,做收银员,再做文员……一系列的岗位更换,都没有离开底层。大学期间所学的计算机课程,现在还有点关联的,可能就是每天通过QQ传送文件了。[详细]
-
他靠婚姻 改变了命运
每次出门,郑冲都会西装革履,头发一丝不苟。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一时半会改不了。28岁,已近而立之年。与很多同龄人相比,郑冲已经达到了“而立”这个标准。但在4年前,他还是整天在外受人冷眼的推销员。他的改变,和努力无关,和婚姻有关。[详细]
-
吃喝靠父母 80后生活本不该这样
“断奶”,是摆在不少80后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经济无法独立,遇事缺乏主见,过分依赖父辈……在一个时代的青年的血液里,“担当”二字似乎天生缺乏。给80后“断奶”,父辈有责,80后自己更该清醒。又或许,“断奶”这事儿,更应该交给时间,交给成长。[详细]
-
断奶=没房 媳妇都难娶上
给儿子找对象,人人都问有房子没,老两口急得睡不着;凡事都是“妈妈说……”,女友和他分了手;从小衣食无忧,她不愿工作,自己的孩子也推给老人带。80后断奶故事三篇,读完自问,这个时代都给了80后些什么?[详细]
-
时代变了“断奶”的标准变了吗?
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房搞不定丈母娘。”社会无形中给我们制定了标准,比如有房、有车。你想结婚,房子是必需的,要不姑娘不会搭理你,要是再有辆车,姑娘们就更喜欢你了。可是,我们刚毕业没几年,每月只有几千元工资,有的才一两千元,想攒够几十万元首付,得需要不少年。[详细]
-
80后“剩女”为了爱情,独自等待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有女孩如小莫,苦苦等待和碰撞着爱情,尽管抱怨他的迟迟不出现,却从不肯放低自己给他设定的标准;有女孩如冬冬,要为自己的人生找个永久的伴侣,先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等待他来。[详细]
-
80后的她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一种人,她们的爱,如同氤氲的湖水,安静而飘渺。 在现实世界里,她们被称为“剩女”,可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剩女不同,她们不是白富美,也不是“三高”人群,她们只是安静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 [详细]
-
80后剩斗士:一个人的日子“可耻”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这么一个假设: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苍茫人世上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于是,我们穷尽一生的时光去寻觅自己的另一半。[详细]
- 2013-08-14 信阳女志愿者赴郑捐“髓” 将救助江苏80后女孩
- 2013-08-14 80后农民捐髓救人 步行50里路给患者省钱
- 2013-08-14 80后女班主任给每位考生拥抱送考
- 2013-08-14 长垣身家千万80后跳黄河救人获赞 大河网记者专访
- 2013-08-14 河南“井喷”见义勇为英雄 长垣80后小伙跳河救人
- 2013-08-14 郑州80后夫妻摆地摊买车买房 遗憾没时间要孩子
- 2013-08-14 平顶山80后小伙儿厦门勇救溺水男孩
- 2013-08-14 80后女孩情定边防军人 新婚不久丈夫第四次患癌
- 2013-08-14 80后开网店卖故事:1500多位为感觉埋单
- 2013-08-14 实现航天强国梦中坚力量 托起神十的“80后”故事
- 2013-08-14 80后“奶爸”照看281个娃 月薪1500元坚守9年
- 2013-08-14 80后辣妈手绘漫画记录女儿成长过程受追捧
- 2013-08-14 冲不逝的青春赞歌——专访最美海警张旭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