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和谐,关乎家庭成员福祉,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5月15日,2016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揭晓,在这场群众广泛参与的寻找活动中,全国各族各界家庭分享良好家风、聆听幸福故事,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成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努力方向,为家庭文明建设培植了丰厚土壤。
-
河南14家庭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每家背后有故事
2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文民办和河南省妇联获悉,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和评选办法》,中央文明委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工作,河南有14家庭入选。[详细]
-
河南14个家庭当选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12月12日,记者从省文明办获悉,我省有14个家庭荣获家庭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家庭”。 据介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今年9月,中央文明委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经过宣传发动、基层推荐、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等,我省共推选14个家庭参与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详细]
-
许昌这家人获选全国文明家庭 三对公婆一个媳相亲相爱
30多年来,无论是亲公婆、养公婆还是继公婆,刘英都同样看待。逢年过节以及每位老人过生日,她都记在心里,买衣服、送蛋糕、给零花钱,召集异姓的兄妹、妯娌陪老人吃团圆饭。她以长媳的身份忙前忙后,从无怨言。在她的影响下,8个不同姓氏却血脉相连的兄妹情同手足,比着孝敬长辈。家里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成功一起分享,困难协商解决,家庭成员之间从没红过脸,感情与日俱增,家庭氛围变得越来越融洽。[详细]
-
河南9家庭参选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背后有何感人故事?
全国文明家庭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最高荣誉,中央文明办在文件中强调:要严格推选程序,真正把那些事迹突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家庭推选出来。那么,河南这9个家庭有什么不同之处,今天就来看看他们的故事。体的转型离不开资本。[详细]
-
这对夫妻厉害了,代表全国文明家庭发了言
兰华雄、徐淑英夫妇都是全国劳动模范。结婚33年来,他们在生活上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彼此尊重、相互帮助。在事业上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选育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个、杂交水稻新品种16个,发表学术论文26篇,取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示范推广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780万亩,新增农业纯利32.01亿元。[详细]
-
四川14个“全国文明家庭”简介(组图)
张彦杰家庭,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凤鸣街260号,家庭成员4人。身患癌症的张彦杰和丈夫李友生都是巴中市恩阳区柳林中学教师,他们生活朴素,主动照顾留守学生,经济上资助贫困学生。2008年汶川地震后,夫妻俩与爱心朋友连续三年资助7名失去亲人的孩子上学。2009年,夫妻二人创建了“巴中市兔兔爱心助学团队”,借助“爱心妈妈家”等公益阵地,发展爱心志愿者500多人,行程6万多公里,走访贫困生2000多个,一对一帮助651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协助慈善机构先后帮助了8000多名贫困学生。[详细]
-
山东房泽秋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山东省房泽秋、逄秋香、魏希英、张淑贞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这些文明家庭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用实际行动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详细]
-
好家风撑起好社风 寻访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故事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12月12日举行,来自河南许昌、北京门头沟、安徽歙县的三户家庭,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他们中,既有敬老孝亲的,也有关注生态环境改善的,下面我们就去这三个家庭看一看,一起分享一下他们创建文明家庭的经验和办法。[详细]
-
文明家庭评选 上海8户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据上海发布消息,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本市虹口的易解放、徐汇的武霞敏等8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他们或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向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或是不忘初心,对遭遇困境的家庭或至亲不离不弃!看图来了解下他们的动人事迹吧![详细]